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迪庆频道 >> 要闻 >> 正文
甩开膀子加油干 群众生活富起来——迪庆州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16日 15:28:59  来源: 云南网-香格里拉网
分享至:

  原标题:迪庆州大力推进脱贫攻坚

▲ 尼史村群众在种植基地为车厘子拉枝。

  迪庆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州委、州政府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部署和决策,把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发展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抓紧抓实,带领全州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要求,着力推动“九大工程”建设,全面加大项目资金投入力度,攻克一座座“堡垒”,补齐一个个产业和民生短板。目前,香格里拉市和德钦县退出贫困县序列,维西县正向脱贫摘帽冲刺;全州147个贫困村已累计出列107个村;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从2015年末的73998人减少到2018年末的10586人,减贫63412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底的24%下降至3.57%,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夯实基础甩穷貌

  “要想富,先修路。”迪庆山高谷深,交通基础落后,制约了农村发展。精准扶贫启动后,为打通脱贫奔小康的“毛细血管”,我州下大力气,改善农村道路交通条件,让村民出行不再难、让土特产变成促进群众增收的“金钥匙”。香格里拉市东旺乡新联村色丛村民小组直到2016年底还未通电、通广播电视、通公路。该市筹集1000多万元资金,为色丛村民小组修建了桥梁、修通了公路。24户色丛村民从大山的封闭禁锢中走了出来,不仅农畜产品进了城,松茸、虫草等也卖上了好价钱。

  东旺乡位于香格里拉市北部的滇川边境,地处干热河谷地带,距县城199公里。该地出产的水果甜度高且不易生虫。由于没有形成规模产业,加上交通基础落后,水果运不出去只能烂在枝头。

  “以前,道路基础差,村里到乡里走一个来回需要两天时间。村民生病只能挨,每年有不少人因时间耽搁,在去县城看病的途中就过世了。我经常听上一辈人念叨,‘有公路穿过大雪山多好啊。’”新联村委会主任格茸定主说。

  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2009年12月24日,总投资12.1亿元的滇川通道云南香格里拉很永至四川得荣毛屋段正式开工。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58公里的三级路修了7年零8个月。建成通车后,东旺乡往返香格里拉市城区的时间由原来的1天缩短到3个小时左右,路况明显提升,加快了当地群众脱贫步伐。通车当天,东旺乡群众身着盛装,眼含热泪,把滇川通道建成通车称为是“东旺乡的第二次解放”。

  在挂帮东旺乡跃进村工作中,州红十字会联系香格里拉桑敦祝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在该村打造“海拔最高、离太阳最近的古树丑苹果”和“东旺藏梨子”两个品牌,帮助村民增收。道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让产自东旺的水果走出了大山,还吸引了客商进村收购水果。

  发展产业改穷业

  产业扶贫是解决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农村持续发展、如期实现摘帽、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根基。近年来,我州立足当地资源,大力扶持发展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等脱贫项目,帮助群众早日脱贫。全州193个村(居)委会实现了集体经济全覆盖,所有贫困户实现1至2个增收产业覆盖目标,群众还可以在发展产业时就近就业。截至目前,全州已投入2.487亿元产业扶贫发展资金。

  香格里拉市和德钦县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贫困退出标准体系,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游则游、宜牧则牧的原则,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两县市于2018年底顺利脱贫。

  香格里拉市以五个“百日会战”为抓手,按照“强龙头、优布局、建基地、提规模、创品牌”思路,实施“一乡一品、一村一业、一户一策”增收机制,扶持贫困群众发展种植养殖业,夯实群众脱贫的基础。重点扶持“坝区菜烟、半山药果、高原畜牧”等产业,目前已在全市11个乡镇建立34个农业产业园。

  香格里拉市上江乡福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村服务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推进蔬菜产业发展,带动周边乡镇贫困户。2018年5月,公司带领402户农户(包括建档立卡户233户)种植了线椒和水果玉米,其中,士旺村种植172户(建档立卡户43户),户均增收7000多元。

  为了巩固脱贫成果,该市还引进贵州贵澳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实施室外观光农业区车厘子种植项目,构建“公司+村支部+合作社+农户+电商”的产业链,摸索一条用大数据助推精准扶贫的新路子。该市整合全市465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产业扶持资金,委托贵澳公司购置6年生车厘子4653棵实行托管代种,未来5年每户建档立卡户可增收8500元。同时,贫困群众还可通过在公司打工、流转土地等增加收入。公司着力建设大数据扶贫产业示范园,带动4635户群众持续增收。

  德钦县按照“长短结合、以长为主、以短养长”的产业发展思路,以“增收、致富、脱贫、奔小康”为目标,探索形成“一司五厂”的产业发展格局。成立县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由公司牵头组建食用油加工厂、蜂蜜加工厂、畜产品加工厂、中药材加工厂、康美乳业等5个产业扶贫车间,推动发展种植、养殖、林下产品、劳务输出、全域旅游等特色产业,确保了每个乡镇有一定规模的产业示范基地,每个村有一个专业合作组织,每个贫困户至少保障2亩经济林果和1个增收项目,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带动群众增收、实现稳定脱贫。

  聚焦痛点拔穷根

  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我州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要求,筹集九大工程项目资金24.32亿元,现已下达22.88亿元。截至6月20日,“九大工程”项目共计5705个,已开工建设4714个(含完工1580个),开工率为83%。

  针对有些村组受传统生活习俗影响,住房基本使用功能不全,有些农户没有厨房和户厕,有些农户存在人畜混居现象等痛点难点问题,我州下大力气,做足安居文章。

  维西县中路乡拉嘎洛村腊玛洛村民小组大部分群众居住在木楞房里,几块砖搭上木板就是床,吃饭睡觉都在木楞房里,房内昏暗、潮湿,居住环境很差。精准扶贫实施以来,维西县为贫困户补助一定资金实施住房质量提升改造项目,最高的一户补助21645.1元。大部分家庭修建了洗澡间,村内建设了公共厕所,群众积极参与“四美”创建行动,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截至6月30日,我州已投入2019年贫困村提升工程资金1.54亿元,1332户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任务已全部竣工;3112户非4类重点对象无力建房户改造任务已全面开工建设,竣工2792户,其中香格里拉市及德钦县已全部竣工实现危房“清零”,维西县预计在2019年9月30日前完成农村危房改造“清零”工作。23926户2019年住房质量提升改造工程建设任务中,香格里拉市的850户和德钦县的8430户已于2018年提前实施完成,维西县14646户已全部开工建设,目前竣工11318户。

  生活条件改善了,群众的精神状态也一天比一天好,脱贫奔小康的后劲更足了。全州贫困群众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带领下,积极发展种植养殖产业,甩开膀子加油干,阔步行走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王沙沙

责任编辑:郭建丽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