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头条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迪庆频道 >> 频道头条 >> 正文
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三坝纳西族乡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05日 10:37:00  来源: 云南网-迪庆日报

原标题:“三个组织化”同频共振促脱贫——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三坝纳西族乡人民政府

在日前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香格里拉市三坝乡人民政府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表彰。

自脱贫攻坚号角吹响以来,香格里拉市三坝乡党委、政府紧紧拧住农村基层党支部建设这个“牛鼻子”,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通过“党委牵头、支部领头、党员带头”的方式,切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三个组织化”工作,筑牢一座座基层堡垒,锻造一支“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描绘出一副山乡巨变、百姓同福的时代画卷。

易地扶贫搬迁组织化

开启美好新生活

“我住了一辈子的篱笆房,如今90多岁了,终于搬进了新楼房,实现了住房梦。”香格里拉市三坝乡安南村甲沟村民小组的罗输尾老人和全村80户彝族群众一起住进了有自来水、有太阳能热水器的新楼房。在三坝乡还有很多村民与罗输尾一样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针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现实,三坝乡创造性开展了“党建+”组织化工作法,走好走实让群众“走出大山的第一步”。从县、乡机关选派党性强、有群众工作经验的骨干党员到各农村党支部担任书记,结合“主题党日”等党内活动,把支部党员思想统一起来,通过党员言传身教感染带动身边人,让每一名群众都了解、熟悉并认同易地搬迁工作。同时,充分发扬各级党组织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优良传统,调动党员积极性,通过火塘院坝、山林田间宣讲政策,走村入户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需,让每一个群众都明白“为啥搬、往哪搬、怎么搬”。有了思想基础就提早谋划,综合考虑,为群众实惠多下功夫,尽量选择特色资源优势突出、开发利用潜力较大的地区作为集中安置点。各党支部还牵头逐户研判,最大限度照顾每一个移民户的需求,合理配置有限资源,在房屋建设中结合区域民居特点和民族文化特色,提供多套设计方案,在满足各家不同需求的同时又不失风格和规划的统一,让群众搬得放心,搬得满意。

产业扶贫组织化

致富路上底气足

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三坝乡精准凸出“香格里拉花椒之乡”的产业定位,全乡布局3200公顷花椒的同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村组丰富的资源优势,在气温高、日照时间长的江边村发展以火龙果为代表的水果产业,规模化种植42.67公顷火龙果,打造天然有机的“果篮子”;在土地资源充沛的安南村采取“土地租赁+返聘务工”模式,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仅地租就为群众带来了超过57万元的收入,真正实现了“乡级主业规划+村级产品细分”的优质产业框架搭配,整合各类既有资源全方位挖掘三坝乡发展潜力。近年来,三坝乡坚持农民自愿、统一组织的原则,探索出了一条“组织先试、党员先行、群众受益”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村级集体发展资金杠杆作用,培育龙头企业,以“党总支+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党总支入股牵头,发挥组织优势带动群众参与产业发展,拓展产业链,各村根据产业发展实际建好产业支部,党员群众通过地租、就近务工增加收入,目前全乡共有35个合作社参与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受益实现全覆盖,全乡产业组织化率达到100%。以规模化产业发展为基础,加快推进特色农产品扶贫车间建设,带动仓链物流业等附属行业发展。加大对东巴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开发,以乡村旅游发展为契机,深入打造一站式农村特色生活沉浸体验,辅助以信息化、互联网技术支撑,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升抗风险能力。截至目前,三坝乡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初的6085元提升至2020年的9274.5元,同比增长52.4%。

就业扶贫组织化

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现在我是村里的生态护林员,妻子是村里的保洁员,我们俩一年的收入有3万元左右。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三坝乡安南村脱贫户罗鲁都在2020年摘掉了穷帽;三坝乡东坝一村杨胜才在市、乡、村三级帮扶下,凭借养殖出售土猪、土鸡,家庭年纯收入达到了5万多元 ;三坝乡江边村章学礼在村里成立了香格里拉市润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广大群众提供技术和菌种等,成功种植了4.67公顷羊肚菌,每公顷收入可达45万元,不仅自己走上了增收致富路,还有效带动了其他村民。致富的道路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是三坝乡脱贫攻坚成效的缩影。5年来,该乡按照“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工作思路,探索建立劳务合作社,积极组织群众参加各类招聘活动,多渠道推介就业岗位,充分利用辖区内企业和项目工地吸纳务工,优先转移一批闲置劳动力。此外,三坝乡坚持“群众需求什么就培训什么、推介什么”的原则,针对该乡部分务工人员受制于学历、技术较低等客观原因导致收入不高的情况,乡党委、政府与相关职能部门和用人单位合作,实施了“劳工变技工”培训工程,将培训内容与三坝乡特色生物、文化旅游、现代服务等产业发展相联系,基本实现了每年每村培养技术骨干不少于5名,每个贫困户至少有1名劳动力掌握1项致富实用技术,提高村民产业发展能力及依靠科技增收致富能力。目前,该乡有乡外转移就业人员3809人(其中建档立卡户883人),实现就近就地就业的3246人(其中建档立卡户2080人),选聘生态护林员1429人、乡村保洁员494人。(鲁茸追玛)

责任编辑:钱霓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