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迪庆频道 >> 要闻 >> 正文
雕刻在木头上的符号——车模技艺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23日 15:03:00  来源: 云南网-香格里拉网

原标题:雕刻在木头上的符号——车模技艺

逶迤而来的岗曲河,咆哮着穿过高山峡谷,一衣带水,把香格里拉和得荣紧紧相连。河水行将注入金沙江时,在峡谷间深切出星星点点几块平坦的谷地,铺展在谷地的村庄,犹如世外桃源般静谧、美丽。地处川、滇进藏重要门户的岗学村,森林葱郁,风光旖旎,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其境内高山耸峙,山脉绵延,峡谷深邃的地貌景观,既雄伟又粗犷,也造就了当地独特的生产生活环境。居住在岗曲河两岸的藏族人民勤劳智慧,发明创造的手工车模技艺颇具民族文化特色,加上该地的区位优势,岗学车模技艺很早便在涉藏地区声名远扬。

在岗学,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拜山所赐,这里的人们奉行“靠山养山”“靠山吃山”的生存法则。木材是与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一种重要资源。大到修房建屋、架桥铺路、耕田犁地、引水枧槽,小到养蜂筑箱以及喝茶吃饭、炊饮家具,无处不显现木制用具的身影,木制用器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生产生活资料。

技不厌精,精益求精。在长期使用木制用具的历史进程中,民间车模技艺应运而生。车模技艺,指的是流传于岗曲河两岸的木制生活用具制作技艺。由于地处边远,山高谷深,旧时与外界联系不便,物质经济自给自足。居住在这一带的藏族先辈们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背景下,将聪明禀赋发挥到极致,物尽其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将单一的制作木制用具升华成为一门融生活实用与工艺观赏完美结合的技术,并通过民间艺人代代相传,伴随社会发展逐步完善。

车模技艺历史悠久,从大约千年前至今,是一代又一代人通过不断积累创新,融入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手工艺术。

藏族在漫长的原始、奴隶社会中,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早在吐蕃时期,就已有正式的手工作坊。在岗学,森林资源谈不上丰富,但也能给生产生活带来足够的原料。木制器具可就地取材,资源适度采伐可再生。

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表明,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满足后,审美观通常会跃升上一个层次。车模技艺也是根据消费者的市场需求由粗加工逐渐进入精细的手工作坊深加工。加之这些作坊区位于藏汉和其他兄弟民族居住区结合部,当地藏族与其他各民族交往频繁,互相学习,互通有无,作坊渐具规模。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 ,物质和精神上的追求也随之多元化,车模作坊制作的木器逐步转向花样品种推陈出新以及生产规模扩大上。

藏传佛教后弘期之后,宗教用品需求量越来越大,民间对生活用品逐步进行区分。木碗最有代表性。依据地位尊卑,木制产品由最初的单一品种演绎到不同等级、不同人物、不同性别使用的器具。细致分为活佛、僧侣、尼姑、贵族、平民、妇女等六种不同级别而造形各异的木碗,旧时代等级观深深地体现在了生活器具上。时至今日,木制产品更为丰富多样,有用不同木材制作的佛爷碗、僧侣碗、俗人碗,其中,有极其珍贵罕见的则修(夜光碗)及贵宾用的镶嵌有金银的金碗银碗、金杯银杯;还有多种木材制作的巴冈(装糌粑器具)、巴鲁(装酥油器具)、茶桶、挤奶桶、汤匙、鼻烟盒、糖果盒、首饰盒、香盒、花瓶、茶盘等近50余种,依据材质优良及做工精细又区分为精致豪华款、普通款和经济适用款等。比较讲究的是,不同场合要使用不同的用具。木碗因人而异,僧俗、男女有别,行走在岗曲河沿岸的这些村庄,呈列在大小超市里的木碗、糌粑盒、酥油盒形状各异,别具一格。

市场需求催生出创新源泉。据老人讲,民间车模技艺大约在几千年前发源于岗曲河两岸一带的村庄。因为深受用户喜爱,藏族民间流传日常木制用具不断在工艺上取得新的提升,由此出现了世袭手工技艺人。随着车模艺人技艺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周边藏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丰富多彩的木制产品逐渐流传于西藏昌都、青海、甘肃等其它藏族居住地区。

岗学民间车模技艺有其独特的制作过程。材质有讲究,需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方采集原材料,按器具不同对材质要求不尽一致。木勺、挤奶桶、茶桶、蜂箱可选用一般木材,做工较为简单。碗具、酥油盒、糌粑盒就要选用上等的鹅掌木,当地又叫“拿巴薪”,当中又以这些材质中的树瘤最为稀贵。采集到的原材料,制作需三个过程:先将花纹和质量较好的木坯在滚烫的开水里煮上近一天,之后再将煮好的原材料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风干,最后把风干后的木坯用原始手工作坊中的木制车床、几把锉刀加工制作。奇特之处是艺人匠心与慧眼兼具,无需在木坯上吊墨划线画出模子、计算体积,全凭树瘤造型,即可以生发出灵感,在心中琢磨出雏形草图,再开始用纯手工一刀一刀雕锉镂空打磨成形。做工细腻,耗时较长。技术难度最大的是木坯经打磨后既不能有瑕疵,还要保持木纹线性流畅。如是制作碗具和酒杯,在出成品抛光打磨后还需涂抹上一层清油,反复用布擦搓,这些木质变得好似透明,纹理清晰。上漆涂色则根据材质及用途不同而各有讲究。

藏族木制民族民间生活用具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发展需要的产物,是记录藏族历史发展的“典籍”,是承载藏族风土人情、生活习性的载体。木制民族民间生活用具具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记录了藏族人民远古时代生产和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录了藏族人民利用自然环境来丰富自己的生产生活用具的聪明才智。木制民族民间生活用具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其工艺独特、精美,观赏性和实用性集于一体。

责任编辑:钱霓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