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迪庆频道 >> 头图 >> 正文
德钦县:藏式木碗华丽转身成“金疙瘩”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23日 15:26:00  来源: 香格里拉网

原标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迪庆一日一播报】小木碗华丽转身成“金疙瘩”

走进德钦县奔子栏镇益西藏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手工艺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加工着藏式木碗。作坊里,有的正在精心进行手工打磨,有的一手托碗一手用画笔为上好底漆的木碗描上极具藏族特色的纹饰。

奔子栏镇素有“木碗之乡”的美誉,木器工艺历史悠久,因其独特精湛的技艺、造型而深受消费者喜爱。据介绍,早在明清时代,当地出产的木碗、糌粑盒、酥油盒、木杯、木碟、木盘、藏式折叠桌等就远销印度、尼泊尔,以及我国的西藏、青海、四川、甘肃等地。

“我们家祖祖辈辈都制作木碗,手艺代代相传。”木碗制作技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鲁茸益西一边制作木碗一边自豪地说。

鲁茸益西于2004年9月创建益西藏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专门从事糌粑盒、木碗、家具、酒具、茶具等木制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产品多达60余种,主要销往青海、西藏、四川、甘肃等地,年销售额达150多万元。2023年1月,鲁茸益西木碗制作技艺被列入云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据鲁茸益西介绍,制作传统木碗使用的是树木根部或茎部结成的疙瘩作为原材料,制作出的木碗质地硬、花纹美、不烫嘴、不变味,且不会对树木造成大损伤。

木碗的整个制作过程需要20多道工序,其中,上漆时使用的是天然土漆。刷漆后直接放到专门的地窖里阴干。

据了解,目前该公司招收的学徒80%以上均是轻度残障人士,公司免费为学徒传授技艺、定额发放工资。截至目前,该公司帮助奔子栏镇及周边低收入人员实现就业200余人。其中,工艺师月薪过万,一般工艺人月薪可达4000至5000元、月薪最低的学徒也能达到3000元。近3年来,该公司带动100余人次实现就业,实现增收360余万元。

“从近年的收益来看,从业者中,年收入最高的可达40万元,收入最低的也不会少于10万元。”鲁茸益西说。如今,在鲁茸益西的带动下,奔子栏镇境内从事木制品工艺加工销售的作坊达到150余户,其主要集中在夺通村和奔子栏社区,带动从业就业人员约800余人。在传承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同时,木制品工艺的加工销售也带动着群众增收致富。(杨涛)

责任编辑:徐颜蓉蓉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