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迪庆频道 >> 头图 >> 正文
铸牢共同体 美丽新迪庆丨倮那村:高山峡谷间奏响和谐乐章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1日 16:54:00  来源: 云南网

  在澜沧江畔的崇山峻岭之间,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叶枝镇倮那村静静地伫立在绿水青山中。行走其间,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延伸到各家各户门前,庭前院落里各种花草欣欣向荣,独具特色的民居错落有致,傈僳族、纳西族等民族亲如一家,共同勾勒出一幅多民族共生共荣、和谐相处的绚丽画卷。

  现年82岁的和莲仙老人安详地坐在自家的院子里纳凉,脸上洋溢着幸福温暖的笑容。由于丈夫早逝,女儿远嫁,她独自一人生活在村里,村里的党员、群众在生产生活方面对她伸出援助之手。她还享受着高龄补贴、低保等惠农政策,生活无忧。一桩桩、一件件暖心事如春风化雨滋润着老人的心田,在记者采访时她用傈僳语充满感激地说:“党的政策阿克吉!”

  “强有力的党组织是凝聚各族群众的核心。”倮那村党总支书记和冬梅深有体会地说。近年来,倮那村充分发挥党组织牵头抓总、协调各方的引领作用,借助“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群众会、院坝会等契机,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先进典型宣传教育,凝聚信念共识、制度共识、政策共识,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广大群众的“主心骨”、化解社会矛盾的“减压阀”、基层社会治理的“桥头堡”。如今村里的67名党员成为了政策宣讲员、矛盾调解员、致富带头人,用实际行动架起民族团结的“连心桥”。

  眼下,倮那村的层层梯田里,遍地金黄,稻谷飘香,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村民们正在田地里忙碌,脸上写满了丰收的喜悦。

  “我家今年种植了7亩滇禾优34,收入预计可达6.5万元”,傈僳族村民蜂志荣乐呵呵地说。

  为增加群众的种植收入,村“两委”结合倮那村的气候自然优势,围绕市场调结构的产业发展思路,今年年初在村里推广种植了240亩滇禾优34,有望亩产产值达8000元。

  倮那村积极探索“以产业促团结,以团结兴产业”的发展新路,将民族团结的“根”深深扎进共同富裕的“沃土”中。由村党总支牵头,成立6家种植养殖合作社,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发展思路,集中流转土地,发展高品质果蔬种植、药材种植和牛羊养殖产业,逐步走出了一条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路子。

  走进倮那村纳西族陈勇的家里,一家人正围坐在火塘边吃饭。这是一个以纳西族、汉族、傈僳族组成的家庭,他们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欢乐的笑声荡漾在古色古香的农家院里。这种多民族的家庭在倮那村随处可见,孩子们从小就在多语言、多习俗的环境中成长,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彼此的方言,尊重彼此的风俗习惯,民族团结的意识从家庭这个社会最小细胞中生根发芽。

  和冬梅介绍,在倮那村,最重要的团结场景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中,这些节庆不再是某一个民族的“独角戏”,而是全体村民共同参与、共同庆祝的“交响乐”,各族群众早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邻里之间互帮互助是常态,谁家有了红白喜事,左邻右舍无论民族都会主动前去帮忙。

  离开倮那村时,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在青山绿水间民族团结之花在这里越开越盛,进步之歌在这里回荡,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迪庆州融媒体中心 陈义  

  云报全媒体记者 常旭辉 贡秋次仁  

责任编辑:邓蕊丹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