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迪庆频道 >> 要闻 >> 正文
铸牢共同体 美丽新迪庆丨香格里拉白地村:门票经济反哺村民 非遗文化点亮乡村振兴路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1日 16:50:47  来源: 云南网

  深秋时节,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三坝乡白地村迎来丰收的盛景。金灿灿的玉米铺满家家户户的院落,空气中飘散着木香与附子等药材的清芬,火红的辣椒串如珠帘般垂挂在每户门檐,与白墙灰瓦上彩绘的东巴壁画相映成趣。在这个被誉为“东巴文化发祥地”的传统村落,乡村振兴的画卷正随丰收的喜悦与非遗的传承徐徐展开——集体经济持续增收,文化焕新吸引游客,高校学子也走进这里,开启深度研学之旅。

  2025年,白地村继续依托国家4A级景区白水台的旅游资源,推动“门票经济”有效反哺村民。今年4月,全村938户共享了101万余元的集体经济分红。“白水台就是我们的‘金饭碗’!”不少村民由衷感叹。五年来,景区门票收入持续注入村集体,不仅充实了村民的“钱袋子”,更激发了大家共建家乡的热情。不少村民借助旅游热潮,开办民宿、经营餐馆、销售农特产品,实现多元创业增收。

  与此同时,白地村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吸引游客的“软实力”。纳西东巴造纸、阿卡巴拉舞、纳西刺绣等非遗项目,通过“非遗体验+旅居”模式走向大众。旅居者陈澄在《纳罕村落记:在香格里拉的纳西古寨,邂逅非遗与烟火交织的旅居时光 》中写道:“在这里,我学会了用东巴纸做灯笼,用纳西绣针勾勒太阳花……非遗不是陈列,而是活着的日常。”像她一样,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在此停留,亲手体验非遗技艺,感受纳西文化的温度。

  今年7月,白地村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来自清华大学、云南大学等高校的研学团,他们在村中驻留至少两周,深入参与东巴文化讲座、非遗工坊实践、田野调查等活动。学生们与村民同吃同住,记录东巴经诵唱,学习传统歌舞,成为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村党支部书记杨红星介绍,白地村近年来以“农文旅融合”为主线,不仅打造了白水台景区,还建设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非遗工坊等文化阵地。村中墙壁绘满东巴象形文字与民族图案,院落整洁如画,“最美庭院”评选让“一户一景”成为现实。

  如今的白地村,既是“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也是“云南省金牌旅游村”。在这里,玉米、中药材的丰收喜悦与非遗传习的琅琅书声交织,集体经济的分红与村民创业的热情共鸣。一条以生态为基、文化为魂、旅游为翼的乡村振兴之路,正越走越宽。

  迪庆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余红春

  云报全媒体记者 张帆 殷洁 彭少杰

责任编辑:邓蕊丹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