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党建活动,做笔记、写体会。
在德钦县奔子栏镇玉杰村境内白马雪山脚下的“全国文明村镇”尼顶村民小组,大学生村官立青卓玛像一朵格桑花绽放着绚丽的青春光芒,她用汗水和辛勤付出书写着一个个为人民服务的故事,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小卓玛”。
1993年8月,立青卓玛出生在梅里雪山脚下的一个普通农民家中,毕业于云南保山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4年五四青年节,立青卓玛在学校食堂电视里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的新闻,“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以你们为榜样,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习近平总书记的寄语,深深烙在立青卓玛的心中,坚定了她回到家乡、服务家乡的信念。2016年9月,立青卓玛考上了奔子栏镇玉杰村大学生村官,开始了她在藏区基层追逐、实现青春梦想的征程。
不忘初心服务家乡
习近平总书记以“穿衣服扣扣子”为喻,语重心长地告诫青年,要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上大学期间,立青卓玛寒暑假回家,切身感受到家乡的变化,父母亲说:“现在享受到了各种惠农富农政策,生活越来越好了,供孩子上学也没有以前那么吃力,这是党正确领导的结果,你要好好读书,回报社会”。
走上大学生村官岗位后,面对从“象牙塔”到基层“大熔炉”的角色转变,她意识到经验不足、学识浅薄是基层工作的最大短板。她一面积极适应工作,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一面抽空到村委会的农家书屋和“党建书架”,学习农村党建、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为了更好地做好宣讲工作,她原原本本研读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书籍,做笔记、写体会、与党员交流。同时,注意向身边的村组干部、老党员、群众学习。玉杰村是茶马古道滇藏段的驿站和石义土司文化的中心,当村里需要上报一份关于茶马古道文化的材料时,立青卓玛就到白仁村民小组曾经赶马的老人家中,访问茶马古道历史,细心记笔记,圆满完成了材料上报任务。
示范整理农村家庭环境。
用心用情精准扶贫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立青卓玛全程参与了玉杰村“挂包帮”“转走访”、建档立卡“回头看”、贫困对象动态管理等工作,从“三评四定”、帮扶措施制定、施策工作推进到精准扶贫各项档案材料规范整理、各项政策补助落实到户,从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到办公室里,都有立青卓玛的身影。多少个加班、多少次进村入户,她已经记不清楚了。
经过努力,2016年玉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6户、132人达到了脱贫标准。2017年7月,按照上级要求,玉杰村开始开展贫困对象动态管理,立青卓玛按照分工到尼都村民小组对农户进行收入测算。尼都小组村民昌莲当场向立青卓玛提出收入测算标准问题,在德钦县第二小学当老师的女儿已经成家,她的收入不能计入家庭收入。对于昌莲的质疑,立青卓玛耐心、细致地解释说:“你的女儿已经是国家公职人员,她有义务、有能力抚养这个家庭,按照国家标准,应当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剔除。我每个月有3000元的工资,每月把2000元寄给父母,2000元作为父母经济收入,父母不能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跟你家的情况是一样的。”经过耐心疏导,昌莲笑着对立青卓玛说:“你这么一说我就清楚了。”
村民到村委会办事的时候,立青卓玛总是热情接待,认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的,她就记在本子里,向村总支书记和村主任反映后,再把办理结果告诉村民。村民说:“一看到小卓玛的笑容,一听见小卓玛的声音,我们都感觉很舒服、很踏实”。
巩固成果乡风文明
玉杰村海拔最高的村民小组——尼顶,民风淳朴,村容整洁,田园风光秀丽,2015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文明村”,2017年11月被中央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评为“全国文明村镇”。一直以来,奔子栏镇党委政府、玉杰村“两委”把尼顶作为乡村文明卫生创建典范,在全镇推广“尼顶经验”。2018年3月,为巩固“全国文明村镇”创建成果,在村干部和立青卓玛的共同努力下,制定了尼顶村民小组“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巩固方案,并开展文明卫生评比工作,为尼顶小组“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的巩固、乡村旅游发展和尼顶党支部“红旗支部”创建工作打下基础。
2018年6月,奔子栏镇党委政府下发文件,在全镇推广“尼顶经验”。作为玉杰村妇女联合会副主席,立青卓玛与当地妇女共同整治农村家庭环境“脏乱差”现象,购置拖把、抹布、扫帚等工具,到每家每户“一对一”“点对点”示范如何收拾整理屋内环境、如何叠被挂衣服、如何保持个人卫生等。同时,引导妇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传承良好家风,推进乡村文明建设。2018年以来,玉杰村正积极申报“全省文明村”。
两年的时间不长,立青卓玛用青春的力量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重要论述,她坚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立足本职、点滴做起,才能让青春的格桑花继续绽放在雪域高原。
(王靖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