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一阵风困在这里,你就替我摘朵索玛花走吧……”每当这首《大山》的歌声响起,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扎雅土司庄园里唱歌的藏族姑娘就跃然于眼前。
9月24日,“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团来到这个多民族聚居的神圣之地,澄澈蓝天映照下的香格里拉,红墙白砖,房顶金光灿烂,明亮而美丽。迪庆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文化传承:多民族融合共生
清晨的香格里拉,微冷的空气中夹杂着自然的清香,顺着石板路一路向前,金碧辉煌的噶丹·松赞林寺在不远处熠熠生辉。这个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的风景名胜,凝聚了300多年藏文化历史,熙攘的朝拜者与当地民众和融互敬,这里已然成为了各族人民团结奋进,共同谱写新时代和谐画卷的一个缩影。

“这里的人们都有共同的信仰,都敬畏自然,尊重生命,是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各族人民团结奋进,让这里的生活美好安定。”看着攒聚殿外的白鸽自由地啄食地上游客投喂的青稞,殿内的向导拉茸开主向殿内全神贯注地观摩色彩鲜艳、笔法细腻壁画的旅客说道。
在长久的生活与发展中,各民族的服饰、饮食、生活习俗互相影响、相互融合,藏族的“藏历新年”、傈僳族的“阔时节”、纳西族的“二月八”、彝族的“火把节”,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共同参与、相互庆祝,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齐心共建中华民族美好家园。
在雪域高原浇灌的团结之花,如璀璨的石榴红般绚丽绽放。自2017年以来,迪庆州成功创建4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108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并在2021年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各族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沃土上拥护核心、心向北京。
发展创新:民族团结共荣共享
当万颗星子散播夜空,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广场上到处都是热闹欢腾的景象,来自世界各地的来客与身着民族服装的当地群众在远方隐绰的巨型转经筒下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共同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这座有着1300多年历史、民族文化与现代艺术交织的“月光之城”,正在逐步向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转变。

走进香格里拉市尼西乡汤堆村,香格里拉尼西黑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拉茸批初(扎巴)家一楼的制陶室里,父亲陈德永正在用小木拍轻轻拍打着土锅,桌上摆满了各种木质工具,旁边的木架上陈列满了各种黑陶器皿。通过对传统的茶罐、火锅、锅盖、炒锅等产品进行提质升级以适应市场需求,尼西黑陶成了汤堆村的“致富经”。
“公司去年销售额100多万元,今年销售额已超200万元。”于拉茸批初来说,在把尼西黑陶发扬光大的同时能够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才是他最想做的事情。2024年,汤堆村黑陶销售额超500万元,带动农户年均增收约3万元,最高达10万元左右。
文旅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迪庆州委、州政府以“一盘棋”思维统筹资源,利用好、发挥好资源禀赋优势,深挖迪庆少数民族文化,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创新“文旅+”业态模式,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2024年,全州实现旅游总花费352.91亿元,同比增长17.78%,增速位居全省前列;葡萄酒、食用菌等特色产品出口贸易额快速增长,开放经济亮点多、劲头足。
如今,在迪庆,“中华民族团结一家亲”“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文旅产业呈现出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新局面,一幅雪域之巅的民族共荣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云南网记者 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