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叶枝镇食用菌基地,一派忙碌的景象。务工的村民们在基地里收、晾晒木耳。但在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毫无生机的场地。
2024年,叶枝镇肉兔养殖项目处于停滞状态,为有效盘活国有资产,叶枝镇党委政府积极行动,将该项目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项目推进,经过调研了解,叶枝镇与迪庆永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深入沟通达成合作意向,调整产业发展项目,开展木耳种植。2024年底,公司一期厂房改造工作顺利完成,并进行菌包生产,菌包日产达2万包,场地重新焕发生机。
为进一步扩大生产,使合作项目发挥更大的效益,叶枝镇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协同村两委协助企业完成土地流转、扩大场地等工作。在充分保障群众利益的基础上,完成种植基地土地流转217亩。此外,公司与8个行政村签订《食用菌(木耳)供货种植技术服务收购合作协议》,通过用工、种植技术培训带动群众增收。
“木耳一年可产两季,一亩地一季大概可生产1500斤的木耳,以一市斤30元的销售价格,亩产毛利可达4.5万元左右,纯利2万元。”在偌大的木耳晾晒区里,公司负责人任国强一边查看整齐摆满的、已经采摘好的木耳,一边说,“叶枝镇气候适宜,种出的木耳品质好,好几个企业已经和我们签订了销售合同。我们的木耳不愁销路。”
“从开始的养兔场到后来的养牛场,到现在的木耳,已经先后换了三个老板了。这次是我们本地的企业,还和政府签了相关的协议,我们放心多了。”52岁的叶枝镇村民和光露出了笑容,他说,他和妻子不再担心换老板的问题了,可以安心地长期在家门口打工。一年的务工收入将会有8万元左右。
像和光这样的村民不在少数,特别是公司里的采摘季节,务工需求量极大。“我们平均一亩地需要100个工时,基地有217亩,需要务工人员两万多人次。”任国强介绍说,公司还向全体务工人员提供中午饭。截至目前,企业已发放务工工资超过200万元。
一年间,一些效益不好的养殖场纷纷转向欣欣向荣的木耳生产基地,闲置地变成了聚宝盆。叶枝镇的党委书记赵志忠说:“我们希望能够将木耳产业巩固好、发展好,成为一个长期的‘摇钱树’,更好地惠及百姓。”
云南网记者 彭少杰 通讯员 江初